图书介绍

张其成讲读《周易》 易学与中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张其成讲读《周易》 易学与中医
  • 张其成著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80763586X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周易-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张其成讲读《周易》 易学与中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是什么1

西方对人的界说2

中国的“人学”特征6

儒家:人为仁6

道家:人由道生6

《周易》:人由乾坤阴阳化生7

《黄帝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8

《周易参同契》:人为炉鼎10

第二章 回到远古——探索生命的秘密13

巫——易与医的源头15

中国萨满式文明15

龟卜与筮占16

卦象源于龟卜,易数源于筮占18

医学源于巫术18

生命的创生——从伏羲、女娲谈起22

从阴阳同体、生死同源到阴阳对立、重生轻死25

生殖崇拜与阴阳感应29

第三章 气——生命的原型31

气的字源33

《周易》和《黄帝内经》中的气33

《周易》论气34

《黄帝内经》论气35

气是什么36

用气说明人体生命的秘密38

第四章 阴阳五行——生命的符号模型41

阴阳五行的来源43

阴阳的来源43

五行的来源44

阴阳五行的内涵45

阴阳的内涵45

五行的内涵46

阴阳五行的关系47

阴阳的关系47

五行的关系48

阴阳和五行的关系49

阴阳五行在建构中医学体系中的作用50

人体生命的功能结构50

人体生命的病理变化51

疾病的诊断与治疗52

第五章 藏象——生命内外同构55

藏象是一种符号模型57

藏象的实质57

藏象模型的形成及价值58

藏象的二级建构61

阴阳藏象61

五行藏象62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65

藏象方位——空间模型65

藏象主时——时间模型68

藏象时空模型69

藏象何处是“太极”73

心为太极73

脾胃为太极74

命门为太极76

第六章 经络——生命的圆形通道79

从十一脉到十二脉82

出土简帛发现不是十二经脉82

十一经脉与天六地五84

十二经脉的来源85

十二经脉的命名88

气的圆形通道90

经络的神奇功用95

经络到底是什么97

走出经络研究的误区99

第七章 病证——生命的异常之象103

看病在于看象104

什么是病105

对病的描述110

全息诊断——八卦所反映的人体信息114

辨别证象123

治病大法125

中医治病的原则125

一草一木一太极128

时空支配下的针灸132

第八章 运气——生命的预测147

《黄帝内经》的天文医学思想149

《黄帝内经》的宇宙结构学说及其医学意义149

《黄帝内经》的天球思想及其医学意义151

日月的运动及其医学意义152

《黄帝内经》的历法医学思想158

四分历158

八节历159

五运六气历161

《黄帝内经》历法的医学意义162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历163

五运与六气167

主运和客运——从天干纪年上预测170

主气与客气——从地支纪年上预测175

运气同化——从五运与六气的同性配合上预测179

天符——岁运与司天相同180

岁会——岁运与岁支相同180

同天符——岁运太过与在泉相同180

同岁会——岁运不及与在泉相同181

太乙天符——岁运与司天、岁支相同181

运气的预测与诊疗应用181

五运预测与应用182

六气预测与应用183

对运气的评价188

SARS与运气190

第九章 医易会通的历史195

先秦时代借卦象说病象197

《周易》与《黄帝内经》197

两书的成书年代197

文字引用情况200

阴阳思维方式201

五行理论框架205

象数思维模型208

结论215

《周易》与隋唐医学217

《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217

《千金方》&孙思邈221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王冰222

《周易》与金元医学225

刘完素火热论与寒凉派225

张从正攻邪论与攻下派226

李东垣脾胃论与补土派227

朱震亨相火论与滋阴派228

《周易》与明清医学229

张介宾医易思想229

明代其他医家239

清代医家240

现代医易研究241

第十章 对医易研究的反思243

医易研究元问题:“医易同源”与“医易会通”245

从实践层面考察247

从文字层面考察248

从思维方式层面考察248

医易会通的交点:象数符号模型251

医易象数模型的类别251

医易象数模型的特征252

医易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53

医易象数模型能不能替代人体生命模型253

易学象数能不能直接运用于临床254

医易研究如何在中医发展战略问题上提供理论指导255

医易研究应采用什么方法256

第十一章 中医遇到“哈姆雷特”问题261

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263

中医学建构的核心方法265

中医理论(概念)研究的误区266

如何走出悖论的怪圈268

认清中医概念不是物质实体,而是关系实在268

从中医自身规律出发寻求发展269

走出生命认知误区 理清中医发展思路271

附录277

访谈一 中医药界应冷静对待杨振宁277

访谈二 重视传统文化 培植中医发展土壤282

访谈三 中医主体地位应坚定不移288

后记2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