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财政学 第4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明洪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900210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财政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财政学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论1
1.1 社会公共需要、公共物品与公共部门1
1.1.1 社会公共需要1
1.1.2 公共物品2
1.1.3 公共部门7
1.1.4 公共部门的活动范围9
1.1.5 公共部门的活动方式11
1.2 财政概念及财政学12
1.2.1 财政概念辨析12
1.2.2 财政学14
1.3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15
1.3.1 市场失灵15
1.3.2 政府失灵17
2. 财政的职能19
2.1 财政的职能19
2.1.1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20
2.1.2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23
2.1.3 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26
2.1.4 财政职能与公平效率准则29
2.2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31
2.2.1 设立地方政府的必要性32
2.2.2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33
2.2.3 财政分权理论33
2.2.4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职能的分工35
2.2.5 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38
2.3 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关系39
2.3.1 国有企业的角色定位39
2.3.2 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多重身份40
2.3.3 政府与国有企业分配关系演变的历史42
2.3.4 进一步规范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44
3. 西方财政理论47
3.1 传统财政思想与理论47
3.1.1 概述47
3.1.2 古典经济学派的财政思想48
3.1.3 历史学派的财政思想50
3.1.4 新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52
3.2 现代西方财政理论的发展54
3.2.1 概述54
3.2.2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理论56
3.2.3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财政理论57
3.2.4 供给学派的财政税收理论59
3.2.5 新政治经济学派的财政理论61
3.3 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63
3.3.1 公共经济学的兴起63
3.3.2 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内容65
4. 财政支出67
4.1 财政支出的原则67
4.1.1 财政支出的概念67
4.1.2 财政支出的原则68
4.2 财政支出分类69
4.2.1 按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的分类69
4.2.2 按政府职权分类70
4.2.3 按财政支出产生收益的时间分类70
4.2.4 按支出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71
4.3 财政支出规模74
4.3.1 财政支出绝对规模74
4.3.2 财政支出相对规模76
4.3.3 公共预算支出增长趋势理论77
4.3.4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79
4.4 财政支出结构81
4.4.1 衡量财政支出结构81
4.4.2 从政府职能实现的角度分析财政支出结构81
4.4.3 从政府职权分类的角度分析财政支出结构85
4.5 财政支出效率87
4.5.1 财政支出效率的概念87
4.5.2 成本—收益分析法88
4.5.3 最低费用选择法91
4.5.4 公共定价法91
5. 政府购买性支出95
5.1 投资性支出95
5.1.1 财政投资的性质95
5.1.2 财政投资的形式97
5.1.3 财政投资的范围100
5.2 社会消费性支出105
5.2.1 公共服务支出106
5.2.2 民生支出110
5.2.3 经济事务支出120
5.3 政府采购126
5.3.1 政府采购的特点126
5.3.2 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背景127
5.3.3 政府采购的程序与方式128
5.3.4 政府采购的原则131
5.3.5 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国的实践和评价132
5.3.6 政府采购制与保护民族产业134
5.4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134
5.4.1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本涵义和特点134
5.4.2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136
5.4.3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运作体系137
5.4.4 我国国库收付制度的初步建立142
5.4.5 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完善145
6. 政府转移性支出148
6.1 社会保障支出148
6.1.1 社会保障支出的涵义148
6.1.2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51
6.1.3 社会保障支出的涵义154
6.1.4 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154
6.2 财政补贴160
6.2.1 财政补贴的界定160
6.2.2 财政补贴的分类160
6.2.3 财政补贴的作用162
6.2.4 我国的财政补贴163
6.3 捐赠与债务支出166
6.3.1 捐赠支出166
6.3.2 债务支出168
6.4 税式支出168
6.4.1 税式支出的涵义168
6.4.2 税式支出的分类169
6.4.3 税式支出的形式169
6.4.4 税式支出的预算控制172
7. 财政收入173
7.1 财政收入的概念及其分类173
7.1.1 财政收入的概念173
7.1.2 财政收入的分类175
7.2 财政收入的规模及影响因素176
7.2.1 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动趋势176
7.2.2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82
7.3 财政收入的结构190
7.3.1 衡量财政收入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190
7.3.2 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191
7.3.3 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192
7.3.4 财政收入的生产部门构成195
7.3.5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结构198
7.4 非税收入200
7.4.1 非税收入的概念及特点200
7.4.2 我国非税收入的构成与规模203
7.4.3 我国非税收入的历史沿革205
8. 税收原理208
8.1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208
8.1.1 税收概念208
8.1.2 税收的基本特征210
8.2 税收术语及分类211
8.2.1 税收术语211
8.2.2 税收分类213
8.3 税收原则215
8.3.1 公平原则216
8.3.2 效率原则217
8.3.3 适度原则219
8.3.4 法治原则220
8.4 税负转嫁与归宿221
8.4.1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念221
8.4.2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形式及条件221
8.5 税收的经济效应224
8.5.1 对消费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224
8.5.2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227
8.5.3 税收对储蓄的影响229
8.5.4 税收中性230
8.6 国际税收231
8.6.1 国际税收的涵义231
8.6.2 税收管辖权232
8.6.3 国际重复征税238
8.6.4 国际税收协定242
9. 税收制度245
9.1 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245
9.1.1 税收制度概述245
9.1.2 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248
9.2 商品课税261
9.2.1 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261
9.2.2 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262
9.3 所得课税270
9.3.1 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270
9.3.2 我国现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272
9.4 资源税与财产税278
9.4.1 资源税278
9.4.2 财产税281
9.5 环境保护税283
9.5.1 环境保护税的理论依据283
9.5.2 环境保护税的税制设计285
9.5.3 我国环境保护税的主要内容287
10. 国债296
10.1 国家信用296
10.1.1 国家信用的概念296
10.1.2 国家信用的产生和发展297
10.1.3 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298
10.2 国债概述299
10.2.1 国债的涵义299
10.2.2 国债的功能300
10.2.3 国债的种类302
10.2.4 国债的结构303
10.2.5 国债发行与还本付息305
10.2.6 国债市场306
10.2.7 中国国债管理阶段307
10.2.8 国债的经济效应分析——李嘉图等价定理311
10.3 国债负担与国债适度规模313
10.3.1 国债的负担313
10.3.2 国债的适度规模313
10.3.3 政府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317
10.3.4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317
10.4 外债320
10.4.1 外债的涵义320
10.4.2 外债的功能321
10.4.3 外债的种类与结构321
10.4.4 外债的负担与限度322
11. 政府预算324
11.1 政府预算概述324
11.1.1 政府预算的概念324
11.1.2 政府预算的原则325
11.1.3 政府预算的功能327
11.1.4 政府预算的类别328
11.1.5 预算年度331
11.2 我国政府预算体系332
11.2.1 一般公共预算332
11.2.2 政府性基金预算333
11.2.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333
11.2.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333
11.3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职权和程序334
11.3.1 政府预算管理职权334
11.3.2 政府预算管理程序336
11.4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338
11.4.1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演进338
11.4.2 我国预算管理工作改革方向339
12. 财政体制343
12.1 财政体制的概念与类型343
12.1.1 财政体制的概念和实质343
12.1.2 财政体制的类型344
12.1.3 财政体制的内容345
12.2 分税制财政体制347
12.2.1 分税制的内涵与特征347
12.2.2 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349
12.2.3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355
12.2.4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成效与问题358
12.2.5 近期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360
13. 财政平衡363
13.1 财政收支的矛盾与平衡363
13.1.1 财政平衡363
13.1.2 财政平衡的计算口径364
13.1.3 财政收支的基本状态365
13.1.4 财政收支的矛盾367
13.1.5 中国财政收支的平衡状态367
13.2 财政平衡的特征369
13.2.1 财政周期平衡369
13.2.2 财政动态平衡370
13.2.3 财政整体平衡371
13.2.4 财政综合平衡371
13.3 财政赤字375
13.3.1 财政赤字的分类375
13.3.2 预算结余和赤字的处理376
13.3.3 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378
13.3.4 中国财政赤字的成因与治理381
13.3.5 西方经济学家对财政赤字的不同论点383
13.4 财政平衡理论的发展384
13.4.1 财政平衡思想与实践的发展384
13.4.2 不同的财政平衡理论385
13.4.3 中国的财政平衡学说388
14. 财政政策390
14.1 财政政策概述390
14.1.1 财政政策的涵义390
14.1.2 财政政策的功能391
14.1.3 财政政策的主体392
14.1.4 财政政策的目标393
14.1.5 财政政策的工具394
14.1.6 财政政策的类型396
14.2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应399
14.2.1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399
14.2.2 财政政策效应及评价标准400
14.2.3 财政政策效应的偏差401
14.2.4 财政乘数402
14.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404
14.3.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体系404
14.3.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406
14.3.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407
14.3.4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411
主要参考文献415
热门推荐
- 2399363.html
- 3054082.html
- 3823971.html
- 3333160.html
- 821017.html
- 121824.html
- 1020767.html
- 1303550.html
- 2602558.html
- 3488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29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7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55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87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51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83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33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36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79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6123.html